哥本哈根會議落幕,沒有做出任何有法律約束力的協議,意味著台灣的《溫室氣體減量法》恐怕仍會以包藏碳交易的形式闖關。綠黨發言人潘翰聲21日表示對哥本哈根會議失望,認為台灣若有心減碳,首要之務還是得將碳交易從溫減法中剔除。


自溫減法提出以來,環保團體一直批評溫減法是「沒有牙齒的老虎」,既無減量目標與期程,又包藏碳交易,根本無益減碳。碳交易實施以來,其實無益減碳,反而是金融商品的炒作。


但環保署溫減管理室認為,國際上將減量目標與期程納入條文的國家僅歐盟、英國及瑞士;相鄰的亞洲國家如韓國、日本,都未將減量目標入法。目前日本預計在2020年將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到1990年時的25%;韓國則是在2020年將排放量較基本排放情景減少30%。


環署表示,若將這些目標換算成2005年為基準估算,相當於將2020年溫室氣體排放量回到2005年水準再降低4%。行政院去年通過「永續能源政策綱領」,希望在「2016至2020年間回到2008年排放水準(255百萬公噸/年)、2025年回到2000年排放水準(214百萬公噸/年),於2050年回到2000年排放量50%水準的一半(107百 萬公噸/年)」,等於在2025年時的排放量會減少17%。


環團觀察,哥本哈根會議的協議中並無法律約束力的目標、也沒有個別國家減碳目標,對曾聲明要等哥本哈根會議結束後再推動包含碳交易的溫減法的環署來說,成了有力的基礎,但這也意味著氣候變遷的調適與減量行動退回原點。


潘翰聲批評,峇里島會議已來舉行9次會談,哥本哈根會議卻將這些「路徑圖」變成「起點」;哥本哈根會議舉行前曾希望哥本哈根協定(Copenhagen)可以是「望」本哈根(Hopenhagen),但現在來看,已是完全的「破」本哈根(Brokehagen)。


潘翰聲表示,明年墨西哥第16次締約國會議(Cop16),或許會協商出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具體議定書,「因應氣候變遷已變成延長賽、且是窮國、富國與人民、企業的延長賽。」


哥本哈根會議結論希望全球氣候保持在升溫2度的狀況下,但潘翰聲認為,以目前各國、包括台灣將碳交易列為唯一減碳的手段下,根本不可能達成;對太平洋島國而言,溫度至少要保持在1.5度,否則就有危急。


潘翰聲說,環署不斷強調現已推動溫室氣體減量盤查且成效不錯,並以通過溫減法就能變成「強制盤查」;但以他國經驗來看,盤查機制並不精確,甚至被揭露有許多造假、虛報的狀況,「台灣若將碳交易與減碳綁在一起相當危險。」呼籲政府應訂立「沒有碳交易」的溫減法,並盡快催生能源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