豔陽下,營建工人頭頂安全帽、戴著口罩,全副武裝地拿著強力水柱,在位於距離福島電廠有60公里遠的伊達市進行除污工作。他們努力清洗民宅的水管和地板,「因為輻射可能會隨著雨水沈降,排水管和屋頂的溝渠,通常輻射劑量會較高。」民宅的主人表情無奈地在一旁等待,因為小而精巧的的木居成了一座小工地。除了清洗,往來的營建工人,還得把房屋的表土挖除、覆上新土。環境省福島環境再生事務所小笠原勝彥表示,輻射中的銫容易和土結合,根據實驗,只要去除表土五公分厚,輻射值就能劇降,因此除污重點,就是更換土壤。



從零開始

「老實,關於核能事故,或是輻射線,我們的知識完全是零,一切都是從頭學習起。」搔著平頭,帶著不好意思的神情,伊達市市民生活部放射能對策課副主幹梅津善幸,蹲在伊達市目前唯一一座除貯存場旁,講解鋪在地面上的防水鋪料的材質,明地下管線如何擺設,以預防水滲漏的可能性,「為了這些事,我還去考了證照。」

梅津善幸表示,重頭學習輻射知識,只是小事。讓他比較煩惱的,是投入除工作至今兩年多,除的推進進度依然遲緩。「畢竟一開始什麼都不會,大家都對放射線很恐懼,要如何除?居民是不是願意讓你進到家中等等,總而言之,要取得信任非常困難。」不過取得信任,還只是基本層次的問題,更大的麻煩,是找不到貯存場。

鄰避效應 輻射垃圾無處去

核災發生後,輻射塵的擴散範圍,可以遠至三百公里外的東京,當時東京的輻射劑量,便測出超過1毫西弗的數字。不過日本政府的除污範圍,初步只先鎖定福島縣境內52個町市。福島縣政府在災後將除污範圍分為住宅、公共道路、水田、地(旱田)、樹源地、牧草地以及森林。其中住宅共有189379戶、公共設施有5429棟、道路有4500.7公里、水田為12863.4公頃、旱田為2975.2公頃、樹園5022.4公頃、牧草地2686.7公頃,森林則有4728.4公頃。由於除污範圍過大,日本政府進一步將除污範圍鎖定在輻射劑量每年累計超過一毫西弗的地區。儘管如此,除污後的廢棄物,還是無處可去。

「畢竟安心感會因人而異,所以民眾無法相信我們。」梅津善幸認為,說服民眾接受設置廢棄物貯存場,比遭受輻射暴露還辛苦。目前為止,只找到一座貯存場,這座貯存場原先是一座小山丘,如今藍色的太空包,取代了原先的綠意。儘管其餘無處可去的垃圾,多數先在民眾家的後院挖洞埋起來,或想辦法租用土地來貯存。他一邊說明,一邊拿著輻射偵測器,測量輻射垃圾在不同距離時的數據,「你看,離垃圾一定距離,輻射值就會降低,我們希望民眾可以慢慢接受科學的數據。」



讓時間解決一切?

不過,日本政府「每年累積量不高於一微西弗」的測量方式,是在離地一公尺高的距離來測試,它們稱之為「空間限量」。小笠原勝解釋,畢竟一般民眾不可能一直趴在地上吸收比較高劑量的輻射,用空間限量來計算,應該合理。他進一步援引世衛組織的標準說明,每人每年會接受到平均2.4毫西弗的自然放射線暴露,不論吸菸、食物攝取、照射X光,都會有所累計,災後以每年不超過一毫西弗來當作除污的背景值,符合規範。

值得注意的是,輻射完全消逝前,輻射塵還是會不斷沈降,儘管如此,小笠原勝彥表示,考慮經費、規模等問題,只會進行一次人工除污,「其他的,就靠時間來遞減。」

雖然日本政府努力維持受災區的輻射背景值在每年一毫西弗的標準,但這樣的背景值依然超過沒有發生核災地區的十幾倍。更何況,平均2.4毫西弗的自然放射線對人體造成的影響如香蕉中含的鉀,和核電廠帶來的銫134、銫137的影響並不相同。目前人工除污只佔整體輻射去除量的60%,日本政府對災民長期生活在輻射暴露下的長期影響,只進行每兩年一次的健康調查,讓許多居民惶惶不安。(待續)